瓶颈与破局 ESG投资本土化蝶变

2020-01-20 07:4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ESG投资趋势已成!去年年底,MSCI、富时罗素等多家海外机构先后宣布对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的重视。近期,MSCI又推出MSCI固定收益ESG及因子指数系列,进一步强化责任投资。随着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相关的公募创新产品越来越多、类型更加丰富,赚钱效应也有显著体现。

  在公募看来,ESG投资从单纯的理念变为防范风险的标尺,未来还有望成为寻找A股上市公司新增长点、获取超额收益的利器。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ESG投资本土化的痛点和短板仍有待解决。

  ESG产品持续扩容

  ESG投资在海外兴起已超过30年,应用广泛且管理资产占比很高。据光大证券研报显示,从ESG投资资管规模占各地区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重来看,2018年欧洲ESG投资规模达到14.1万亿美元,占比最高,达到46%;其次是美国,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占比39%。

  就国内情况而言,2008年,国内第一只主打责任投资的公募产品——兴全社会责任发行成立,在过去近12年的时间里,公募ESG产品扩容至11只,合计规模超过150亿元,兼具主动和被动投资。2019年,公募ESG产品无论发行数量、规模还是业绩都有明显提升。

  从业绩来看,兴全社会责任成立以来总回报超过300%,成立于2010年的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和成立于2013年的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成立以来回报分别为132.6%和208.19%。成立于2019年的万家社会责任18个月定开基金,至今收益已超过45%。

  ESG投资还受到了银行理财的青睐。2019年12月,中银理财推出了首支ESG概念理财产品,这也是我国理财子公司在该领域的首只产品。

  投资理念蝶变

  从单纯的理念变为防范风险的标尺,未来还有望转化为寻找A股上市公司新增长点、获取超额收益的利器,ESG投资的本土化进程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可以把ESG投资看作是一个新尺子,帮助我们从非财务角度挖掘好公司,也可看作是称重机,从另一个角度发现烂苹果,找到A股的‘三好学生’;还可以看作是避雷针,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在投资中远离黑天鹅。”李一梅表示,2019年,华夏基金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构建了自身基于ESG研究和评级的内部框架与体系,二是推出了华夏AH经济蓝筹指数基金。该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在编制过程中纳入了ESG负面清单策略,将上市公司ESG方面表现作为基本面筛选的重要指标。这一策略在过去半年多的实践当中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在嘉实基金看来,企业的ESG投入将转化成未来的盈利,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回报率也会逐步反映ESG因子的价值。

  通过嘉实治理因子评估模型对A股大盘股的评估结果发现,排名前20%的治理最优组在过去5年平均资本回报率(ROIC)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是排名最差20%组的1.6倍和1.3倍。企业ESG分析能够帮助投资经理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有效提升投资回报的质量和稳定性。

  补短板需多方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ESG投资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嘉实基金认为,目前ESG投资本土化存在几大短板:一是投资需求与信息不充分之间的差距,二是海外评级体系未能很好地反映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三是国内ESG研究与投资应用的脱节,中国市场ESG的有效性未被充分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也表示,当前国内的ESG研究多是针对ESG的单项评价,未能解决结合国情具体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同时,评价方法多为指标赋权法,权重设计主观性较强,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个指标的赋权差别较大,因此实际效果和说服性不强。

  直面痛点,头部公司正尝试着自主研发ESG因子,通过主题策略产品的方式实现可持续投资的目的。2019年底,嘉实基金发布了中证嘉实沪深300ESG领先指数。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近期正在发行,该指数由博时基金定制。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李权胜认为,在A股中应用ESG或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投资,既可以从2017年以来持续收获细分行业龙头股的超额收益,同时又能在2018年避免投资问题公司所带来的明显损失。

  能否真正实现“两全其美”,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正如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所说,践行ESG投资理念不仅仅是占领道德上的高地,也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因为有了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才会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