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审核窗口“扬股抑债” 权益类基金感受政策暖意

2019-10-22 07:36: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种种迹象表明,基金产品审核正朝着促进权益类基金发展的方向推进。据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近期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向各基金公司产品部门传达了新的审核要求。其中,对债券基金的上报数量和发行上限都设置了一定的限制,同时鼓励上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在业内人士看来,权益类产品迎来了发展良机。

  记者从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处获悉,此次监管部门对于基金产品审核的新要求涉及多种类型产品,具体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对于普通债券产品,待审批的产品每家只能报1只,多余的产品撤回。同时提供承诺函,发行上限10亿元,6个月内不开放产品申购。第二,对于证金债指数产品,每家基金公司每年报2只,超过的产品撤回。第三,摊余成本法债基每家基金公司只能报1只,超过的产品撤回。第四,对于商品类产品,待批产品中除了上海金ETF以及联接基金,所有产品都需撤回。第五,对于科创类产品,新产品不再受理。开放式、封闭式配售每家在批途中只能有1只,超出的撤回。第六,定制基金方面,封闭期不得短于1年,在批中产品需要更改封闭期。同时提供承诺函,承诺发行上限10亿元,已批未募集产品不受限制。第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含指数型、ETF)不受限制,随时上报,一个月以内获批。

  业内人士表示,以上规定对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影响不大。今年A股结构性行情显著,公募权益产品普遍业绩较好,多家公司原本就计划在年底再发一批权益基金。但对部分主打固收产品的基金公司来说,债基审批放慢和设定规模上限使得原定的产品发行方向不得不有所调整。

  权益产品的集中发行也让部分公司出现基金经理吃紧的状况。“我们培养了5年的研究员早已全部提升为基金经理,连有3年经验的研究员都提升为基金经理了,外聘基金经理成本又很高。现在多只产品都挂在知名基金经理名下,必要时,可能培养了一两年的研究员也得顶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均认可当前是权益类产品大发展的好时机。银河证券数据显示,经过21年的发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13.4万亿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充分利用公募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回归权益投资本身。

  今年7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带队赴中金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座谈会。会议要求,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中,基金公司要把握机遇,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的发展;要在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上下功夫,提高研究能力、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投顾水平、优化投资结构,让权益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专业投资者;要实行分类监管,支持有能力的公募基金做大做强,提供综合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