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目标日期基金的资金流向与规模变化

2019-06-24 08:42: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屈辰晨 编译 ○编辑 张亦文

  目标日期基金是美国养老金市场最大的参与者之一,也是万千美国民众养老金默认投资的主要产品。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美国目标日期策略基金也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业绩和规模首度出现双降,资产增速有所放缓。晨星2018年美国目标日期专题研究报告将从市场状况、竞争格局、投资流程、投研团队、业绩和费率六个方面,对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过去一年的产品动向进行盘点梳理。本文为报告的第一章,从供需的角度出发,回顾分析2018年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资金流向与规模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

  受市场环境拖累规模增长受阻

  美国目标日期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在2018年末为1.09万亿美元,较2017年末的1.11万亿美元出现小幅回落,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年度规模首次下降。但从增长趋势来看,美国目标日期基金的资产规模在过去10年总体实现快速增长,总规模在2017年突破1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的1580亿美元几乎翻了6倍,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放缓。从资金流向来看,目标日期基金仍是最受美国投资者欢迎的投资品类之一。2018年有约550亿美元资金流入,虽不及2017年700亿美元的峰值,仍为连续第12年实现了超400亿美元的净流入。

  2018年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美国目标日期基金业绩受累,年内平均亏损达6.22%,导致部分资金流出。以股票为首的全球风险资产全线溃败,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目标日期基金受到的拖累明显。目标日期在2060年及之后的基金在所有目标日期基金类别中跌幅居前,平均下跌8.52%;而已到达退休目标日期的基金则为最为抗跌的类别,平均跌幅仅为3.62%。因新兴市场及欧洲股市在2018年的整体表现较美股更为惨淡,所以高配非美国权益资产的目标日期基金业绩受创严重。再加上美国债券收益在去年整体走平,所有美国目标日期基金在2018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低费率目标日期基金驱动规模增长

  市场对于低成本投资的需求增大,低费率目标日期基金的市场份额占比在2018年攀升。费率低于或等于0.20%的目标日期基金最受资金青睐,在2018年获570亿美元的净流入;而费率水平分列于0.21%-0.40%和0.41%-0.60%区间的目标日期基金同期也分别实现17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的净流入。相较之下,费率高于0.60%的目标日期基金在2018年出现资金净流出。虽然费率处在0.61%-0.8%区间的基金在2018年底的资产规模仍维持在227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费率为0.2%及以下基金的规模,但在2018年“失血”严重,共计流出290亿美元。

  基金公司降费以适应市场新需求

  为响应降费需求,多家基金公司在既有目标日期基金策略的基础上推出低费率变体。这一产品策略兴起于2008年,当时沃亚基金(Voya)发行了一只采用既有策略但仅投资于指数基金的目标日期基金。2018年底,美国共有40家基金公司发行了63只不同系列的目标日期基金,反映了同一基金公司发展多目标日期产品的行业走势。

  新基金方面,目标日期基金在2018年延续了自2009年以来每年新发产品数不超5只的趋势,全年仅有2只新产品发行,分别来自于富达基金(Fidelity)和万通互惠人寿(MassMutual),数量为2013年以来最低。清盘基金方面,去年有2只目标日期基金进入清盘:Virtus旗下的Dimensional Target Date Retirement Income 系列于2018年10月正式清盘;贝莱德(BlackRock)将State Farm LifePath系列(晨星定性评价为负面)并入了主投指数基金的LifePath Index系列中。2019年初,太平洋资管(PIMCO)宣布其旗下的RealPath系列产品将清盘退市,但运用同一策略的RealPath Blend系列仍会保留。同期,蒙特利尔银行(BMO)和纽约人寿(New York Life Insurance)麾下的Mainstay基金均表示将在今年关闭旗下仅有的目标日期基金。

  同一公司旗下产品同台竞技

  美国有14家基金公司旗下发行了一个以上的目标日期产品,其中有9家公司已经推出了与现有目标日期基金采用同一下策略的低费率变体,而这些低费率系列都较原系列展现出更强的吸金能力。有7家公司旗下的低费率系列和原系列在2018年的资金流向上形成鲜明对比,资金在2018年密集流入低费率系列但原系列却屡遭赎回。

  目前设立低费率系列的主流做法是,在现有下滑曲线的基础上将原系列中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替换成指数基金。包括富达(Fidelity)、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贝莱德(BlackRock)、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沃亚(Voya)和嘉信(Schwab)在内的6家基金公司基本都遵循了这一产品发展蓝图,其低费率系列的名称中均含“指数”一词,以便投资者区分。

  富达基金于2009年推出的Freedom Index系列在2018年获得了49亿美元的净流入,但运用同一策略主投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Freedom Series系列却在同期出现54亿美元的净流出。

  此外,诸如富达(Fidelity)、摩根大通(JPMorgan)、信安(Principal)和太平洋资管(PIMCO)等基金公司在采用指数基金构建低费率目标日期基金的同时,也会在底层资产中适当保留一些主动管理型基金。这种混合型目标日期基金也颇受市场青睐,摩根大通旗下的SmartRetirement Blend系列在2018年实现了27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该策略的原系列SmartRetirement在同期净流出15亿美元。

  以指数基金作为竞争性降费的利器

  受低费率需求的带动,2018年被动型目标日期基金的规模出现增长,整个类别年内近550亿美元的总资金流入几乎都涌向了指数基金占比在80%及以上的目标日期基金。相比之下,对指数基金占比在60%及以下的目标日期基金的需求在2018年整体走弱。需注意的是,这类基金虽被称为被动型目标日期基金,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投资于被动管理型基金,并非采用被动策略进行管理,基金的资产配置和底层资产的筛选仍需要基金经理的主动决策。

  主动型目标日期基金的规模虽仍高于被动型目标日期基金,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截至2018年底,底层资产主要由主动管理型基金构成的目标日期基金(主动管理基金占比在80%及以上)规模约为5700亿美元,而主投被动管理基金的目标日期基金(主动管理基金占比在20%及以下)规模约为4800亿美元。如这一趋势得以持续,被动型目标日期基金的资产规模有可能在这几年内实现赶超。

  (作者单位: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