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基金张娅:精耕细作打造特色指数基金

2019-05-27 08:2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从去年开始,指数基金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各家基金公司积极布局。统计数据显示,5月22日,全市场指数基金(货币除外)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

  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作为见证国内ETF萌芽生长的资深从业者,华富基金创新业务部总监张娅选择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不但在指数产品设计之初就对目标客户有清晰的定位,而且通过营销时机的把握来帮助客户择时。

  “只有客户盈利体验好了,公募基金行业才能够真正进入良性发展状态。”她说。

  关注客户感受度

  指数基金往往被定义为工具化产品,张娅对此也表示赞同。但是她强调,基金公司作为此类工具化产品的提供者,还要去做一些现实的思考,从目标客户感受度的角度去做一些现实的接地气的考量。

  在她看来,不同目标客户对指数基金的诉求不同。例如,专业投资者把指数基金当作工具进行资产轮动或者波段操作,大多数银行渠道、互联网金融渠道的普通投资者则将其视作主动管理的基金产品,把购买后赚钱的希望寄托在基金经理身上。

  对此,张娅选择从三个方面改善客户的盈利体验。

  第一,在编制指数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张娅会思考,当投资者选择了这个指数产品后会有哪些顾虑与疑惑,然后针对这些顾虑与疑惑去研发核心因子。因为只有这样编制出来的指数才能符合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

  第二,在产品营销方面,要主动替普通投资者择时。因为普通投资者往往没有很强的宏观分析与行情判断能力,购买指数产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持有一段时间来获取较好的收益。对于这部分客户,需要通过营销推广时点的把握和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配置建议等手段,帮助他们实现大概率的盈利。如果不是较好的入场时机,就不对普通客户进行重点营销。而面对较为专业的投资者,只要做到对产品专业信息的充分说明就足够了。

  第三,在最优产品形式的选择上,由于ETF在场内交易,投资人多为专业投资者,对ETF的运用也是以工具诉求为主,而场外指数基金的客户多是普通投资者,因此张娅认为,要根据主要目标客户群来决定指数基金的最优产品形式。

  张娅坦言:“在投资者的眼中,指数基金未必只是工具型产品,那么基金管理人就不能够放弃主动管理能力,要担负起专业投资人的职责。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客户体验会相对较好。”张娅补充道,只有对客户负责,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打造精品原创指数产品

  从2007年开始张娅就涉猎ETF产品,彼时国内的ETF尚处于萌芽状态。深耕指数基金领域的她一路走来,见证了这一细分领域发展中的惊喜、困难与成长。10年后,张娅选择加盟华富基金再出发,带领着创新业务部的小伙伴们开发创新指数。功夫不负有心人,华富中证5年恒定久期国开债指数基金在今年初成立,首募规模超过30亿元。

  这也是张娅在华富基金开发的首个创新指数产品。她介绍道,债券久期越长,受市场各种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就越高。为了应对市场的多样化反馈,专业投资者持有债券组合的久期不敢太长,以保持组合的灵活性,而5年久期是相对适中的选择。这个指数的组合久期恒定在5年,但组合内涵盖了剩余期限1-10年的债券,还通过发行量和上市期限等要素的限定,保证了成分券充分的流动性。

  谈及当下指数基金激烈的竞争格局,张娅并不担心。在她看来,基金产品的发展和其他行业基本一致,都会经历从萌芽到充分竞争,然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竞争状态,最终的结果是产品越来越丰富,而投资者将是最后的受益者。

  正因为如此,张娅更愿意看得长远点:“不妨稍稍放慢脚步,将研究做得更精细化,多想想产品未来的定位,考虑目标客户的需求,使得产品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