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隔空对话”任正非

2019-05-23 08:05: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记者 赵明超

  任正非日前的采访实录刷爆朋友圈,也在资本圈基金经理中圈粉无数。他们从任正非的采访中看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感悟?对他们的投资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几位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看看他们所思所想,有何感悟。

  上证报:看完任正非采访全文后,整体感受是什么,有哪些思考?

  吴伟志:印象最深的是任正非说的“感恩、开放、远见、务实”,这些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草根气质非常契合,或许正是深圳能不断成长出全球性大企业的基因。

  张延鹏:在这种时刻仍能保持拥抱世界的博大胸襟,难能可贵。

  张小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清醒”。任正非的讲话,让市场对华为的真实能力有了更为清醒地认识,他们有敢于跟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一起竞争的勇气。世界的科技进步需要全球高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这其中也包括中国高科技企业。

  上证报:在投资中如何去发现、甄别并投资二级市场的“华为”?

  周应波:选择真正把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林清源:华为一个显著特点是全员持股模式,科技公司以人为本,华为的股权结构对科技人员产生了很强激励。在二级市场寻找投资机会时,我们非常关注员工的激励是否充分。

  上证报:纵观华为成长史,企业家精神不可或缺。在投资中,你们如何去看待企业家精神?

  周应波:企业家精神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可以说在投资中是占80%以上的权重。例如,人口红利其实是阶段性红利,会给企业带来成长,但是真正能带领企业超越阶段性红利,走向国际,取得大的突破,一定是企业家精神。

  姜诚:企业家精神显然是成就伟大企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必要条件。好投资的标准是“物超所值”,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评估是问题的全部,企业家精神显然是这个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变量,但并非充分条件。

  上证报:大家越来越关注进口替代,有哪些细分品种值得关注?

  姜诚:国产替代进口是一个长期逻辑。从单一成本领先,到性价比优势,再到综合效率优势,最后达到技术上的领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制造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来看,机会存在于很多细分制造业领域:专用设备、器件、材料等等。

  吴伟志:进口替代已经出现在很多领域,传统行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这一过程还在进行中,对于一些技术仍然处于升级进步的领域,这种替代时间会更漫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