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周应波:在不断进化中抓住时代的阿尔法收益

2019-04-15 07:45: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圣斗士星矢》是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作为80后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的周应波也不例外。偶尔在紧张的投研会议上,他会用一句“燃烧吧我的小宇宙”激活全场。

  熟悉周应波的人笑言,波哥用3年的时间练出了自己的“天马流星拳”。

  此拳威力有多大?从基金业绩来看,周应波成功把握了电子、新能源、计算机等高景气度行业的爆发期,持续为投资者创造阿尔法收益。以他管理的第一只基金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欧时代先锋A累计为投资者创造了104.46%的回报。要知道,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11月,之后的市场一直处于复杂的牛熊交替的环境中。就基金管理规模而言,3年时间里他管理的基金规模从不足3000万元增至近80亿元。

  这位毕业于北大、曾获得过机器人大赛特等奖的技术达人一直在不断精细自己的“拳法”。每个人的能力圈都在逐步扩大,周应波的投资框架也始终在进化。

  收益之道

  上证报:过去几年你取得了优异的投资业绩,我们先从收益的源头说起,请问你的投资框架是什么?

  周应波:就投资框架而言,我比较重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我是行业研究员出身,主要研究制造业,例如机械、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等行业,最初是从自己研究的行业出发挑选个股。每个人能力圈是逐步扩大的,在对全球主要股市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后发现,市场本身是学习对象,即市场受所在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具备很强周期性。因此,我在优选个股之外,开始重视自上而下,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去选择景气度高的行业,将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结合在一起。

  过去几年我们好几次大的判断都很准确,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这说明我们的投资框架本身较为适应市场。在我看来,宏观经济变化有其自身规律,当宏观经济出现非常强的变化趋势时,它就会给我们创造获取阿尔法收益的机会,这是每个人无意识的劳动最终汇聚起来的一股潮流。

  上证报:能否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

  周应波:以中欧时代先锋这只基金为例,3年半的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投资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底至2016年二季度,当时宏观经济增速逐步见底,权益市场经历大幅震荡,行业估值中枢没有回到稳定的区间。我们主要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这也是我长期研究的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第二阶段是2016年三季度,我们发现宏观经济增速出现显著向上的斜率,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对事情持续性的判断能力,我们判断2017年宏观经济将持续超预期。通常我们作出一个判断会不断验证,确认后我们就坚决执行,因此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主要配置与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高的行业。第三阶段则从2017年四季度到现在。在2017年底,我们预判宏观经济增长非常强的向上斜率或告一段落,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低于预期。但当时市场不断强化2017年的趋势,2018年1月银行、地产股大涨,之后市场出现逆转。而我们提前两个季度就开始转向了,配置上偏向新兴成长以及科技股。

  投资之术

  上证报:在选取个股时,你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周应波:首先,相对比较关注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大致走势,观察行业本身是较为稳定成熟正经历周期波动,还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坡要走,希望从中能够把握住高景气度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司。

  其次,重点关注公司是否有清晰的战略愿景、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执行力强的管理层。

  最后才会关注公司的财务指标、估值指标。前面两点最为重要,因为每个公司财务指标和估值水平会有差异,而差异的背后是公司所在行业和管理层的差异,即使短期财务指标并不理想,只要具备前面两点,长期业绩是可以改善的。

  上证报:你是如何构建基金组合的?卖出股票的时候有哪些考虑?

  周应波:在具体组合的构建上,我们很少做择时,而是将仓位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数据显示,历史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基金经理,做择时大概率不能取得正收益,我们也并不是百里挑一的择时高手。同时,我们也希望给投资者清晰的预期,股票型基金本身就是风险较高、波动较大的投资工具,投资者正越来越成熟,将逐渐接受不同产品的清晰定位。此外,我们定期对宏观经济进行回顾,观察我们行业的配置情况,在实际买入时也较为重视市场短期波动。

  对于股票卖出时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公司基本面出现变化。第二,行业基本面出现变化,发展轨迹和最初预设情况不再符合。第三,公司估值贵。我们要伴随优质的公司一起成长,另外一定要把握绝对收益,对于所持仓的个股估值有非常清晰的区间目标。

  上证报:从你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市场剧烈波动,你是如何控制基金净值波动的?

  周应波:如果对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方向不太确定,我们会采取比较分散谨慎的方法来把握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即使犯错,损失也比较小。在同等规模基金中,我们持仓集中度属于中等偏下,不会盲目地追求集中度。巴菲特只持仓10只左右股票,一旦买入便长期持有。但我觉得简单复制过来是不科学的,这其中存在统计学上的“幸存者偏差”。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可能有100个失败的案例,因为你有可能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并没有到位,我们希望循序渐进地往目标靠拢。

  在风险防范方面,该防的一定要防,例如要减少非理性交易,定期做数据的回溯;不能防范的坚决不防,比如盲目择时。如果过多做择时,实际上是在制造风险,导致踏空或者仓位过高。

  进化之路

  上证报:从早期管理专户产品到如今成为公募明星基金经理,你的投资之路是如何一步步进化的?

  周应波:角色的不断转化意味着投资框架的不断完善,投资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向前的过程。我比较关注投资框架中哪些东西和市场实际情况不符合,哪些地方可以向市场更聪明的人学习。这几年我的投资框架一直在完善,以前看制造业更多一些,加上也在腾讯工作过,对科技行业就多关注一些,慢慢地在投资框架中逐步加入消费行业和周期行业。

  上证报:在这几年的投资过程中,你有没有犯过让自己深刻反思的错误?

  周应波:我们始终以宏观视角指导行业选择,所以在整个行业配置方面没犯过大的错误。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细分行业的龙头个股,而在捕捉行业机会时,会首先去把握最主要的投资机会。

  我们有的时候没能抓住行业的最强标的。在选错标的时,我们往往会把目前的事情按照既定的节奏去做,然后等到新的一轮机会出现时再去把握。同时,定期对所犯的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总结,修正投资框架。

  当这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放在眼前时,你会发现,决定最终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对公司商业模式、管理层的理解。现在,公司中长期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已经作为高权重指标放入我的投资框架。

  上证报:你管理的基金规模从不足3000万元到2018年末接近80亿元,你是如何应对基金规模持续上升的?

  周应波:我管理的基金规模在40多亿元时碰到过一些困难,当时市场波动很大,使得基金净值波动也较大。为此,我们有过一个痛苦的探索,在管理规模从40多亿元到70多亿元的阶段,逐渐建立起一个新的交易框架,才有一个新的动力去放开规模。

  当我们觉得规模对于投资框架来说很难受的时候,会主动进行限购。去年管理规模达到80亿元时,我们吸取之前的教训,重新做前瞻性的布局,对消费、医药行业加深研究,对单一行业的比例控制更加严格,所选范围更宽泛。去年底我们认为管理规模可以放宽至140多亿元,即将发行的中欧远见基金也进行了规模限制,各渠道总和不超过35亿元。

  我们也在主动地对投资者情绪进行引导。去年上证综指2600多点的时候,旗下所有基金全部打开申购,希望投资者在低位买入。历史上也有过市场情绪比较高亢的情形,对此我们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购。

  后市之见

  上证报:你是如何看待接下来市场走势的?

  周应波:今年以来市场的上涨主要是风险偏好的修复,场内投资者交易变得活跃,场外资金持续流入,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季度反映得比较充分,市场短期进行震荡整理是正常的。相对而言,不用太在意指数上的机会,核心在于产业结构性的变化,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的收入虽然没有大幅度增长,但市场份额向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集中,对于龙头个股较为有利。

  此外,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会出现一批可挖掘的优质标的。如果能够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龙头公司,并带动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那么中国经济未来将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质量增长。

  上证报:未来重点看好哪些行业?

  周应波:我们看好新能源行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5到6年有10倍至20倍的增长空间,中国有可能通过这次机遇,进一步提高中国工业制造在全球的地位。目前,新能源车行业的中下游已经出现一批竞争格局相对稳固的公司,目前到下半年仍将是这个行业非常好的布局时机。我们还看好5G和消费电子行业。随着信息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搭建,未来硬件端和软件端会有进一步的创新,VR、AR目前看来可能偏概念和主题,但是经过3至5年的发展,会逐步进入实践阶段。此外,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服务业可能会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医疗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