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扎根基本面研究 汇聚科技投资思想

2019-04-01 08:22: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17世纪之前,世界GDP增长的曲线在很长时间里近似一根水平线,但进入18世纪,突然形成了陡峭的上升斜率。颠覆历史进程的力量来自工业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而推动科技大发展的背后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对科技无止境的好奇心。

  嘉实基金今年迎来成立20周年。20年间,科技一直在大踏步前行,嘉实也凭借扎根基本面研究、不断打磨投研体系,以“第一原理”为信仰,将对科技专业、独特的理解注入自己的投资基因中。事实证明,与科技同行虽不会一路坦途,却是一条能走得更远的道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路径离不开科技和企业家精神的融合。

  远见者稳进,因为心中有光、眼前有方向,所以步伐稳健,一刻不停。

  四维度贯穿科技投资研究

  2003年,嘉实基金就开始进行科技投资领域的前瞻研究。一位在嘉实基金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海外市场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境内机构投资者也尚未全面形成系统化的投研思想,而嘉实基金投研团队扎根基本面研究,在成长投资领域打出了名号。

  嘉实基金对成长投资的认知是,侧重寻找未来盈利增长较快、内在价值迅速提升、动态投资价值显著的标的。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生命科技、军工、半导体、航天航空、先进制造等行业的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最前沿的技术,它们的估值和风险大多较高、资本需求量较大,其发展离不开成长投资力量的支持。

  “嘉实基金最早投入研究的科技行业是互联网企业。”嘉实基金研究部中级行业研究员王贵重回忆道,“当时正值科技创新周期进入桌面互联网的时代。而后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我们也较好把握了包括移动互联硬件创新带来的手机产业链、流量爆发带来的通信行业、媒介迁移和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传媒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投资机遇等。”

  “嘉实基金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一般把科技股的投资和研究分为四步:方向、节奏、公司和估值。”王贵重解释道,“一开始我们只重视方向,对有技术的公司给予特别高的权重,就像手里拿了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之后逐渐注重对节奏的把握。在过去的50年里一共经历了五个科技周期。每一轮科技周期中,不同阶段从事软硬件的股票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前期,从事硬件的股票表现会优于从事软件的股票,而在后期从事软件的股票表现则优于从事硬件的股票。”

  王贵重表示,嘉实基金接下来将更注重研究公司本身,包括企业家精神、创造阿尔法收益的能力,再下沉还会去关注估值并丰富估值的维度,在不断更新认知的过程中取得优化的成果。

  投研体系不断迭代升级

  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不断进步仰赖正确的方法和成熟的体系。从2009年起,嘉实基金投研模式向“全天候、多策略”转变,通过投研团队的协同作战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至2018年该投研体系已升级至3.0版本。

  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曾对嘉实投研体系的价值有过经典解读:“业绩只是表现,本质是建立了一套体系。一个人做投资,思维存在局限性,可持续性很弱。在嘉实,超过300名最专业的投研人员汇聚于此,形成了一套组织方式和生态,每个个体都能耳濡目染,使得业绩创造具备可持续性。”

  嘉实基金资产配置投资策略一组组长王汉博完整经历了嘉实投研体系的迭代与升级。对此,他深有感触:“2009年之前,我们称之为投研1.0时期,体系上相对较为简单。从2009年开始进入以‘全天候、多策略’体系为主的投研2.0时期,主要在投资端对基金经理进行分组,按风格和基金经理的专长分为成长组、深度价值组、绝对价值组、周期组、主题组等,并提出了‘全天候、多策略’的观点,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进化。”

  据王汉博介绍,嘉实基金投研体系现在已进入“全天候、多策略”3.0阶段,投资风格更加清晰,并关注投研过程和配套的考核机制,确保在整个投研过程中做到投资风格不漂移。“在研究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用科技和数字来改造整个投资决策流程。比如从现在的研究单元开始,我们新建的知识图谱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从投资角度来说,数据的大量使用也避免了基金经理可能作出大幅偏离的决策。”王汉博说。

  据了解,嘉实基金目前已经完成了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的知识库的构建,将个人在各行业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提炼,推动研究能力的提升。

  同样,嘉实基金对科技前沿领域与学术理论的持续钻研,也为科技投研版图的拓展打下了坚固基础。2016年,嘉实基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并且已经和投资实践相结合,甚至实现产品化。目前,嘉实资产配置投资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以基本面量化、风险和人工智能三大维度的资产配置核心能力。嘉实博士后工作站也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因子归因分析、AI国债定价、风险警示等投资管理活动中。

  思想和行动让投资走得更远

  帕斯卡尔说,过去和现在是我们的手段,只有未来才是我们的目标。20年的执着和坚守,在追寻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嘉实基金对此有着极深的思考。

  心无垠,投资亦无涯。20年来,嘉实基金对科技领域的投资与研究已经形成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的格局,拥有丰富的投资维度和广阔的投资视野。在每一项科技研究与投资的背后,都离不开嘉实基金对“第一原理”的信仰,即相信在复杂系统中一定存在着一个基本原理,且不能增减、消除或者改变。比如,嘉实基金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论就根植于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过去6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把握住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这两大底层逻辑,就能认清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科技发展大方向。

  嘉实基金始终坚信,在投资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资管行业的核心是投研,面对非有效市场,只有通过主动管理和深度研究才能为客户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Wind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19年2月末,嘉实基金共调研A股上市公司2565家次,保持着“每天一次,每个交易日一家以上”的节奏,调研趋势上重点关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创新药等领域。嘉实基金认为,只有研究更加聚焦,才能形成对各细分领域基本面的深度研究,更加充分地享受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成果。

  从2014年起,嘉实基金设立了行业基金产品线,目前已向各个方向延展,重点包括了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低碳、前沿科技等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行业。嘉实基金在设立行业基金时也有着系统的分析维度。第一,考察行业生命周期及成长趋势,优先考虑行业周期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前期的行业,且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景气度较高的行业。第二,考察行业市值深度,青睐市值居前且流动性强的行业。第三,关注创造阿尔法收益的能力,包括行业自身的潜质,以及研究员的能力。

  知行合一 聚焦科创板未来

  科技投资思想如何应用于当下?在嘉实基金主办的“因思想行未来——嘉实基金20周年全球投资峰会”上,嘉实基金的CIO们就科创板对A股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嘉实基金Smart Beta和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杨宇认为,由于试点注册制、实行更加市场化的退出机制等,科创板推出后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于市场的风险会更高。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应考虑怎样更好地回避单一股票退市带来的净值几乎归零的风险。利用指数化投资的高分散度是介入科创板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普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要介入科创板,推荐采取ETF等指数投资的方式。

  嘉实基金机构投资首席投资官郭杰针对科创板发表了两大感触。首先,二级市场投资者非常欢迎这样的机会,希望未来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科创公司在A股上市。其次,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实行市场询价制度、放宽涨跌停板限制,以及实行更加市场化的退市规定,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理性投资。

  “其实科创板和外资进入A股市场一样,都是市场正常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我认为,这个市场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最核心的是投资者能否赚钱,而这得寄希望于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们。”郭杰补充道。

  长期专注于一级市场的嘉实投资总经理仇小川认为,科创板是一个时代的红利。它最大的好处在于打通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结构化阻塞,使注册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通行证,让创新、创新者、资本和市场形成真正相互支撑的螺旋式上升体系,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经过20年发展,嘉实基金坚信传统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带来的增长都是线性的,只有科技才能把收益做大,也是唯一能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力量。

  哈佛图书馆有句训言: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投资科技成长领域需要不断更新投资理念,而投资理念的更新源于思想的深度。嘉实基金从追求至真、善能利他,直到获取美好回报,正反馈的循环带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