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万家私募管理人说“再见” 私募基金加速分化

2019-02-01 09:08:2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琳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8年私募行业成绩单:截至2018年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48家,较2017年年末存量机构增加2002家,同比增长8.92%;已备案私募基金74642只,较2017年年末在管私募基金数量增加8224只,同比增长12.38%;管理基金规模12.78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2%。

  从规模看,行业集中度仍然不高,在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基金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底,规模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34家。多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管规模偏小,而“头部”基金的数量仍然相对有限,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数量偏少。在2018年基础市场影响下,私募行业“新陈代谢”情况加快,截至2018年底,基金协会办理了1456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销手续,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301家。

  传统股票类产品过多,私募管理人小、散、多、乱造成管理风格趋同,产品投资策略同质化倾向严重,给基金清算埋下了隐患。私募排排网统计显示,最近5年,私募基金发行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私募证券投资产品发行数量也上升几个等级。2018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共发行10956只产品,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年内月均在800只至900只。产品清算方面,2018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清算产品数量累计5669只,其中以股票策略为主。

  在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占总数量87.75%的产品取得负收益率,只有占总数量约13%的产品为正收益率。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丽认为,2018年27家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股票类私募的平均收益全线亏损,各家业绩有所分化,但大部分亏损幅度不足大盘下跌幅度的一半,而正收益率最高的为固定收益策略,其次是管理期货策略。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认为,私募产品清算增多与募资难和市场业绩等因素有关。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出台,众多初创型私募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而行业“头部”私募由于享有较多的资源,部分公司规模不降反升,带来行业的“马太效应”。这样的效应对于一级市场,VC(创投基金)或PE(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有较大影响。

  从业绩角度看,大小私募基金均不同程度出现业绩回落,原因之一是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市场泥沙俱下,价值投资也难以逃脱。但是总体而言,投资看重的是长期的业绩,长期来看,大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业绩仍旧比较稳定。

  2018年的“成绩单”上也不都是坏消息。从2018年私募基金总规模与管理人数量两项指标的增速看,增速的差距逐渐扩大。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媛媛认为,这代表单个管理人的平均管理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说明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在整体上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说明行业跨越稚嫩期,进入到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固有的管理人行业格局吸金能力逐渐提升,不再是靠机构量带管理规模量的草莽竞争期。

  从清盘角度看,王媛媛认为,2018年私募清盘量近2017年两倍,股票相关策略占比近一半。2018年私募行业全市场清盘数量创近5年新高。从北上广三地来看,地区清盘产品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展望未来,私募基金的清盘风险正在释放,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或可降低。但是,在基金净值过低面临较大被动清盘风险背景下,或将导致市场资金大量流出,应警惕流动性骤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