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投资能力养成记——访海富通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

2018-10-29 07:34: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晓婧

  在A股的江湖上,一直流传着QFII基金的业绩神话。历经数轮牛熊转换,A股指数涨幅有限,但外资赚得盆盈钵满。

  2002年QFII开闸,最初的额度只有40亿美元,现如今已超过千亿美元,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近两年,具备国际视野的QFII基金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在90%的最低仓位限制下,海富通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所管理的QFII资金,却能够在近三年的熊市中大幅战胜比较基准。

  孟宁的投资生涯起步于险资,在此之后,作为富敦基金中国区总监,管理新加坡淡马锡的QFII资金。如今,已成为海富通国际投资部总监的他,依旧管理着外资委托的QFII资金。

  作为一位在股海沉浮了18年的基金经理,孟宁早已学会了用平常心去看待市场。这些年,A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所遵循的价值投资理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虽然A股投资者机构占比不断提升,但让孟宁担忧的是,机构的操作却在散户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如何培养科学的投资体系,如何让机构投资者的扩容长期助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他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忧机构操作散户化

  孟宁的投资生涯很有意思,是一个从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到成为优秀投资管理人的过程。

  几乎在公募基金刚起步的时候,孟宁就开始接触业内第一批投资经理。彼时的他,就职于保险机构。虽然初出茅庐,但险资是公募基金最大的买方,这使他能够接触到一批相当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中就有江作良、王亚伟、尚志明、陈洪等。

  在这批日后成为大佬的投资管理人身上,孟宁学到了很多,汲取了不少经验,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科学的、可持续的投资方法。

  回看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化,孟宁感慨,虽然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但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孟宁坦言,那批资深的业内大佬遵循价值投资,注重基本面,挖掘价值洼地,寻找中长期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公司。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公募基金成功挖掘出石化、钢铁、汽车、电力及银行等五大板块的投资价值,被称为“五朵金花”的主题行情表现抢眼,以它们为代表的绩优蓝筹股大放光彩。这一年,公募基金第一次从市场的配角变成主角,走向中国资本市场舞台的中央,引领了价值投资潮流。

  随着业内一批大佬逐步离开公募行业,以及更多的投资经验不足的年轻基金经理的加入,孟宁观察到,A股市场一度流行炒作之风。即便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但机构的操作却在散户化。

  他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培养科学的投资能力是每一家资产管理机构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事情,这也涉及基金公司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何平衡的问题。

  由于一直与外资客户打交道,孟宁发现,外资客户非常看重基金经理的工作年限和投资经验。他说:“很多外资无法理解国内许多基金经理只有两三年的从业经验。正如业内一位投资大佬所言,不经历完整的牛熊周期,投资经理是没有能力进行组合的均衡配置的。”

  业内有些基金经理往往喜欢跟风炒作、追热点,导致换手率极高,基金业绩也不如人意。孟宁直言:“一个基金的持仓频繁更换,这本身就意味着你的投资风格还没有形成,对于自身的持仓没有信心。稳定的投资风格需要时间积累,也是正确投资观的体现。”

  估值永远是硬道理

  大道至简。在孟宁看来,科学的投资方法始终值得坚持,但也最难坚持。

  如何培养科学的投资能力,孟宁认为,核心在于四个方面。

  首先,估值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估值的考量,不仅需要与历史区间进行比较,而且还要与未来进行匹配。要作出合理的估值,需要对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清楚。

  其次,做投资决策要有长期逻辑,不博弈、不跟风。仔细的基本面分析和公司调研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对于讲故事的、与经济走势不符的、违背常识和逻辑的,无论前景画得多么美妙,无论是研究员、高管还是大股东告诉你的信息,孟宁都抱着怀疑和谨慎的态度。

  近年来一些产业政策变动较大,如影视传媒、游戏、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车等。在孟宁看来,这些产业政策的中期变化,将给很多企业订单以及业绩带来较大变化。如果仅仅是因为产业政策支持就参与其中,往往会在参与初期估值很贵。一旦产业政策出现变化,因为对未来的高预期所产生的高估值也会被证伪。

  第三,看重防守,注重风控。喜欢打篮球的孟宁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通之处。在他看来,在篮球场上,最好的球队肯定是善于防守的球队。例如,公牛队能够长期保持不败,表面上看是因为有乔丹这样的明星,其实防守才是公牛队取胜最大的秘诀。

  虽然管理QFII资金有最低90%的仓位限制,但在看好的优质资产变贵的时候,孟宁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卖出,寻找更具性价比的配置方向。例如,今年年初,一些优质的个股估值已较高,孟宁选择了卖出。他反复强调,估值永远是硬道理。

  最后,孟宁认为,强大的执行力应贯穿于整个投资链条。他说:“真正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你与市场形成不同的判断,这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也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佐证。一旦形成了判断,就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很多人看多不做多,或者看得很准但总是赚不到钱,问题就出在执行力上。看好市场就立刻加仓或者转入进攻性配置。如果市场没有发生预期的变化,你要收集更多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如果结论不变就进一步加仓或者等待。当然,如果事实证明你是错误的,也需要有强大的纠错能力。”

  QFII业绩长期不败赢在哪里?

  从新加坡富敦基金中国区总监到海富通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有着多年管理QFII资金的经验。那么,QFII能够在高波动的A股市场中长期不败,究竟赢在哪里?

  一些公募基金业绩波动较大,在孟宁看来,这与客户的资金性质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有很大关系。

  “资金性质十分关键。”孟宁说,“首先,QFII资金的性质是以获得相对收益为目标,因此会有一个明确的业绩基准。一般而言,为了减少跟踪误差和降低波动率的影响,在进行配置的时候要考虑对基准的偏离度,更不会去冒险进行投机。”

  过去几年,国内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并不重要,存在较高的偏离度。但从成熟市场来看,长期战胜业绩基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大部分产品不能战胜比较基准,而且偏离度太高会增加组合的波动率并带来风险。

  孟宁透露,他管理的QFII资金要求每年战胜业绩基准1.5个百分点,从最近3年的业绩来看,累积战胜基准高达30个百分点。

  其次,QFII资金一般偏长期,追求长期稳健的收益,在业绩考核上也是偏长期。正因为这样的导向,QFII基金经理很少参与市场短期热点,在投资上更看重长期的核心投资逻辑。

  据孟宁介绍,QFII资金除了对于跟踪误差会有考量,换手率也是比较重要的参考指标。以他管理的资金为例,对于换手率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而言,一年换手率不能超过150%。实际操作上,因为投资风格原因,换手率会更低,年均在50%至60%。

  换手率是把“双刃剑”。在投资上是否应该灵活操作并没有定论,但实际上,对换手率有所限制,意味着在进行一笔投资之前必须深思熟虑,对投资而言是一种比较良性的约束。

  反观公募基金经理的操作,孟宁观察到,有些公募基金的换手率非常高。究其原因,一方面A股市场本身波动率较高,另一方面市场不时会出现各种热点,一些相对年轻的基金经理往往在投资时不够深思熟虑,博弈跟风。从最终效果来看,换手率很高导致冲击成本很高,频繁操作不仅最终业绩并不好,而且本身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

  长期看好大消费行业

  今年孟宁曾带领团队去日本东京等地进行路演。据了解,11月他将再度前往日本。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孟宁观察到,海外资金对于A股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

  在他看来,A股市场整体已下调了20%多,估值确实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位置。孟宁认为,估值便宜并不意味着市场立刻会上涨,但可以逐步进行布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某些股票贵了就是贵了。虽然有各种理由来解释贵的原因,也无法判断哪一天会形成顶部,因为短期市场永远是靠资金驱动的,但贵了就是最大的利空。

  对于A股市场而言,孟宁观察到,目前正在发生两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是市场的资产结构在发生变化。优质的核心资产正获得市场更多的关注,而偏题材炒作的资产开始呈现缩减的状态。二是投资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占比持续提升,甚至比肩保险和公募。这意味着,偏长期价值投资的增量资金逐渐增加,未来偏投资炒作的短期资金会有部分被替代。

  关于看好的投资方向,孟宁表示,长期看好代表中国核心资产的蓝筹股,大的方向是在消费股上,重点关注估值合理、成长性相对稳定的个股。此外,一些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无论是源于主动整合还是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被动整合,这其中都孕育着投资机会。

  主动整合方面,一些行业过去野蛮生长,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整合是必然趋势,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被动整合则主要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的方向往往是一些国企龙头股。

  对于成长股,孟宁依旧较为谨慎。在他看来,偏成长风格的一些个股虽然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但因为其成长性在降低,估值实际上并不便宜,同时可能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当然,如果挖掘出估值合理的真成长股,在投资力度上,孟宁也绝对不会手软。

  【推荐阅读】

  QFII为何长盛不衰? 18年投资老将首次详解制胜之道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