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代销私募产品再爆雷 投资“任性”风控责任难界定

2018-06-29 08:08: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一位私募基金领域的律师表示,如果合同约定了投资期限,严格来说在投资期外进行投资的行为确实不合规,但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
  潮水退去,一大批裸泳者现身。
  宏观经济下行叠加金融监管趋严,私募基金等资管产品频频爆雷。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多位投资者于2016年购买的由钜派销售的私募基金产品,在经历两次延期后约定本应于6月17日到期,然至今仍未能拿到回款,而是收到继续延期六个月的公告。
  据记者多方了解,这已经不是钜派第一次出现产品到期无法退出的情况,近期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均有问题产品被爆出。其背后,除了宏观环境的影响,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模式的隐忧也逐渐暴露,作为投资人与管理人的“中介”,销售误导、风控缺失是突出的违规现象。
  产品爆出问题后,投资者多向证监会或基金业协会等监管部门投诉,从监管部门的反馈文件看,通常对相关问题予以受理,但提出的解决方式多是协商沟通,要求被投诉机构自行化解风险。
  产品延期矛盾
  一名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近期收到钜派理财师的通知,其所投资的一只名为“中恒合A的演唱会基金”再次延期六个月,原因是该基金所投资的部分项仍未实现回款。该投资人表示,这已经是这只基金第三次延期了,该基金原定一年内就可结束,至今已运行两年,还要延期半年,仍只收回约一半的本金。
  根据记者获得的基金合同、产品募集说明书等相关材料,“中恒合A演唱会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18日,存续期1.5年(0.5年投资期+0.5年退出期+0.5年延长期)。钜派为该产品进行宣传募资,在产品招募说明书中该基金原名“钜影演唱会基金”,管理人是深圳中恒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恒合”),后在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的基金合同中,产品名称变更为“中恒合A演唱会基金”。基金规模为1.5亿。
  招募说明书中将基金的基准收益率定为6%,相比同时期发行的其他产品并不算高。上述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当时钜派宣称这是一款“快进快出”的产品,每个演唱会项目的投资周期仅4-5个月,按照0.5年投资期、0.5年退出期估算,一年之内就能收回本金和收益。
  不过,退出期结束后产品直接进入了6个月的延长期,这是第一次延长,不过仍属产品约定的1.5年存续期内。然而在距首次延长结束仅1个月时,2017年12月20日,投资者再收到延期公告,称由于三个项目的投资款无法收回,该基金再次延长半年,至2018年6月17日,此为第二次延长;到期时逢端午,投资人又被钜派理财师口头告知要再度延期三个月。随后管理人中恒合出具书面延期报告,延长时间由3个月变为6个月。
  关于基金延期问题,钜派方面对记者回应称,“中恒合A号演唱会投资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存续期限为0.5(投资期)+0.5(退出期)+0.5(延长期)+1(延长期),一共2.5年。此基金成立日为2016年6月17日,根据合同约定,存续期可延长至 2018年12月16日,此基金目前尚未到合同约定的存续期满。
  钜派的说法和投资者人的说法明显矛盾。记者发现,基金合同中有一条规定:若延长期满仍需延期的,则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后可以再行延期不超过1年。不过在销售阶段,上述投资人对记者表示,销售人员的说法一直是期限“最长一年半”。
  资金去哪儿了?
  产品到期却迟迟无法退出,这只基金的管理运营及所投的项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根据管理人中恒合出具的投资报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在1.5亿基金规模中,已投资8912万,剩余可投资金额5660万。截至2017年6月31日,基金总投资1.45亿。
  首批8912万资金是根据合同约定于投资期内投出,主要项目包括多位当红明星的演唱会,这批投资已基本完成回款。
  第二批5660万资金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才投出,此时已经进入基金合同约定的“退出期”。这笔资金主要投向三大项目,布兰妮演唱会、“太阳之星”和“愚公移山音乐节”。其中“愚公移山音乐节”为整只基金所投最大项目,项目总投资6000万,该基金出资4400万,占比73.3%,占基金总规模的29%。根据管理人出具的公告,对该项目的出资时间为2017年6月13日,距第一次延长期结束仅两天。
  正是这三个在“退出期”进行投资的项目将这只基金拖入迟迟无法退出的处境。根据管理人中恒合在延期报告以及与投资人的沟通文件中的说法,这三大项目均出现问题:布兰妮演唱会取消,“太阳之星”延期播出,“愚公移山”项目未拿到文化部立项批文。
  一位私募基金领域的律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合同约定了投资期限,严格来说在投资期外进行投资的行为确实不合规,但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
  在2017年11月20日的延期报告中,管理人称该项目处于“回购”阶段,不过投资始终没有收到回购款,在随后的沟通中;管理人又称,由于艺人选择问题导致项目没有完成文化部门的申报。
  “如果这个项目根本没有在文化部立项,那么资金的运用最多限于付给艺人的定金,绝大部分的资金就应该还在账户上,但却一再延期,钱究竟去了哪里?”一位投资人提出疑问。
  风控责任难界定
  此外,钜派后续发行的“中恒合B号基金”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据记者多方了解,钜派销售的产品近期有多只爆雷,包括“钜洲麒麟影视基金”、“钜增宝璀璨稳盈”等。后两者由钜派集团自己发行,管理人是其旗下子公司钜洲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记者发现,这些产品在基金合同中均标明为高收益高风险特性。“钜增宝璀璨稳盈”产品的一位投资人反映,钜派内部宣传资料以及销售人员的沟通中,涉嫌有明确“保本保收益”的承诺。
  对此,钜派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公司要求,员工在基金推介宣传时应充分向客户揭示风险、产品形式、特点、非保本保收益,严格禁止夸大收益、隐匿风险等违规销售行为。据核实,在该基金的销售过程中,个别员工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投资人的行为,公司已对此严肃处理,并于2018年4月17日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问责。
  前述“中恒合A号演唱会基金”,投资人认为钜派在风控上失责。钜派的招募说明书显示,全流程管控保证资金流向安全,向项目公司委派财务与项目经理实时跟进;出款控制,针对单个演唱会项目,合作方讲演出合同提供给管理人审核无误后方可划款;设立共管账户,保证资金流向的安全。
  与此矛盾的是,管理人投资报告显示,基金成立后,完成一次性出资到项目方深圳容德。公开信息显示,项目方深圳容德是管理人中恒合的母公司。
  “一次性划款到项目方,就意味着在基金运作的开始钜派就失去了对资金的把控权,更提不上招募说明书中所提的针对单一演唱会项目进行审核了。而基金管理人中恒合和项目方深圳容德,是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关系,子公司对母公司进行监督,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投资人提出质疑。
  面对诸多疑问,钜派方面给记者的回应是,钜派对该有限合伙托管户进行着严格的管控,在每笔投资款项出款前,钜派会要求管理人提供投资协议、管理公司出具的投决会决议等相关证明材料,才会同意其出款,不存在项目尚未立项即进行划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