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的直言 掀开民营银行苍白的脸

2015-04-28 08:21:50 来源:投资时报 作者:

  自2013年金融“国十条”以来兴起的民营银行热潮,近段时期陆续落地。今年1月初,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完成第一笔贷款业务,宣告首家民营银行正式进入实际运作阶段;3月初,上海华瑞银行在上海自贸区低调开业,成为第二家开门迎客的民营银行。此后,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也传出(筹备)成立的消息。另悉,还有6个省市将于年内开始筹办民营银行,目前仍在等待监管层的批复。
  从已经成立的民营银行情况看,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在4月17日李克强考察工行和国开行之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民商银行负责人介绍称,银行成立一个月以来,仅发放了11笔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8%。对此,同样参加座谈会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业务量真的不算大,与企业的需求相差很远。”胡晓炼并指出,发展小微金融并不是简单的放开牌照引入机构的问题,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万众创新,仅仅通过放开市场准入这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机构成立了之后,是不是能够健康的发展,是不是真正能够发挥起原来设想的服务功能,这是下一步需要检验的事情。
  胡晓炼认为,这些民营银行成立并融入到金融体系之后,还面临着进一步发展中的创新问题。首先是如何吸引存款。民营银行的社区服务功能,决定了目标对象可能不会有太多富裕人群。即使有富裕人群,也更愿意把资金拿去炒股,或者购买理财,而不会放在银行做低息的存款。第二是如何与国有银行竞争。一个新成立的小银行,只有几家小门脸,人员只有几十个,储户愿意把资金放在这样的银行里,还是愿意放在更有安全保障的国家的银行里?在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的选择题里,储户很多还是会选择国有银行。由此,胡晓炼指出,民营银行应该考虑和零售性的银行以及批发性的银行进行对接,这样使得双方能够互利双赢,同时也能够对万众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作为曾经分管信贷工作的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的直言不讳应当引起深思。在中国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连国有大行都高呼弱势群体的当前,民营银行到底该怎样创造竞争优势?很显然,如果沿着老路走,试图与其他传统商业银行一竞高低,是很难有出路的。比如华瑞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开设实体门店,个人业务只能受理一些较为简单的个人开户、存款业务,而没有涉及基金、贵金属等更复杂的理财产品,甚至连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相关业务也都没有开通。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业务都没有上线,华瑞银行的经营效果可想而知,试营业以来,基本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毕竟,客户并不会因为这是新生的民营银行,而选择去开户。一定是民营银行能够解决某些传统商业银行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服务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不了的客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到立足之地。
  归根结底,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到底是国有还是民营,而是专业化程度、服务能力以及商业信誉的比拼。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新生的民营银行在面对资产规模上千(万)亿、网店遍布全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时,竞争力都十分堪忧。要知道,即使是资本金最高的网商银行,注册资本也只有40亿元,以8%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最多只能达到500亿元的存款规模,甚至不到余额宝规模的十分之一。如果继续沿着“存款立行”的老路发展,显然只可能走进死胡同。
  但这并不是说民营银行一点机会都没有。民营银行能够做得怎么样,一方面得看政策尺度。除了准入门槛,在监管政策上也需要进一步简化。华瑞银行之所以不能开着诸多业务,主要原因是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获批后才可以操作,因此试营业期间才显得“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也得看自身的技术创新,尤其是能否借力股东们的既有资源。从这方面看,第一批民营银行中真正能够做出来的,可能只有与生俱来“互联网+”基因的微众银行及网商银行,借助自身的征信、电商及社交大数据,占据有技术及应用场景上的比较优势,在银行业市场竞争中开辟出新的战场。其他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企业,在试水民营银行领域时,可能都要三思,与其凑热闹趟民营银行这淌水,不如专心主业,将主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