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宏观首席郭磊:解码经济数据要保持“手感”

2020-04-20 08:1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越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宏观分析师多给人一种“距离感”。他们笔下的宏观报告,读起来像是“著作”或论文,给人留下“动辄上百页PPT”和“一大堆图表数据”的印象。

  而在卖方研究界,宏观分析师却是“流量”的中心。因为宏观研究不仅关乎股票、债券、商品等多个市场领域,同时也涉及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的动荡时刻,无论持何种观点,宏观分析往往都比较有“话题效应”。

  宏观研究领域“高手”辈出,80后的郭磊是近年来投资圈最受关注的宏观研究员之一。作为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他对宏观经济有着独到的深刻理解,几次对拐点的判断令他在业内声名鹊起。

  如2016年三季度末连续7篇报告,提示利率上行风险;2017年初在全市场首提“朱格拉周期启动”;2018年又率先提出“工程师红利”将是未来经济和资产定价主线索……他曾说过,广发团队的研究报告离不开“精细的手工制作”,对每个月的PMI数据、CPI数据,以及进出口等数据的点评报告,他都会自己完成。

  在他看来,保持“手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上周,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出现负增长。钟情“手工制作”的郭磊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一季度GDP打破了之前市场关于“增长锚”的预期;从逻辑上来说,打破增长锚并不意味着政策不需要显著加码。而目前,财政政策的空间会扩大多少尚待明确,这会在短期内增加市场对全年政策力度和政策风格的分歧。

  此外,他提示了几点需密切注意的关键信息,如工业增加值进入恢复期,目前已基本恢复的有食品医药和电子。特别是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皆已升到高于去年的水平。就业方面,3月比1至2月有所改善,这一点与PMI、BCI数据亦相匹配。不过,当前的就业变化反映的只是3至4月的经济“恢复期”,关键还要看第二个阶段,即“承压期”的情况。

  “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今年,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两个链条均压力显著。从中期看,我国经济的内生驱动因素没有改变。就短期来说,中国经济一个能借助的优势是,可直接作用于需求端的财政政策。所以,经济要呈现出韧性,财政上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扩张。”郭磊说。

  郭磊认为,下一步,货币、财政、产业政策都仍有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可继续调降LPR,还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空间扩张;产业政策可以促消费,带动汽车等大宗消费,并推动一些重点的新兴产业规划。他估计,二季度会是政策密集期。

  与市场上一些看法有别,相比于降息等货币政策,他认为,财政政策意义更大。郭磊表示,如果没有财政空间的扩张,今年的财政将会是一个紧平衡。而适度的财政扩张可以提供出空间来,我国已明确提升赤字率、扩大专项债规模、发行特别国债,“财政三驾马车”会启动。

  放眼国际,全球股市近期出现大面积反弹,是触底回升还是昙花一现?

  “从乐观角度看,后面有疫情拐点、政策升温可以期待;但从谨慎角度看,疫情带给全球经济的影响还处于初期阶段,后续存在经济进一步下滑、政策短期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正反两种逻辑目前都没有办法去证实或证伪。”郭磊表示,在当前位置,最重要的是避免单边悲观或者单边乐观,应放低收益率预期,把握结构性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郭磊的建议是“守住护城河资产、慎对高估值资产”。

  护城河资产要受益于国内经济中长期的一些确定性趋势,基本面要相对明确。此外,要估值合理,即在放松宏观增长假设、扩大风险假设的背景下,依然没有明显的估值风险。它们的真实风险不高,但在疫情冲击带来的市场调整中,会有一些护城河资产被市场错误定价。

  为什么要慎对高估值资产?郭磊认为,全球经济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市场会“计提”经济的下行幅度,但无法确定这种计提是否准确;同时,相对于一季度金融市场资金较为充盈、利率连续走低的局面,一旦财政政策落地,则流动性会有一个回流实体的过程,利率也会触底。这会给高估值资产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