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劲吹“价值风” 市场资金青睐蓝筹板块

2017-08-21 07:1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费天元

  2017年前7个月,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上稳健、理性、注重价值的投资风气开始走强。依托供给侧改革的东风,一批行业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大、业绩稳健向好的蓝筹公司成为市场和机构的关注焦点,逐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海内外机构开始大幅提升对中国龙头企业的关注度和投资额,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对龙头企业客观价值的认知,更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信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市场资金青睐蓝筹板块

  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稳健向好的运行态势。其中,由大批行业龙头公司组成的蓝筹板块功不可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蓝筹股占据多数的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成交活跃度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市场资金吐纳的核心板块。

  其中,沪深300指数最近半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达1500亿元以上,与年初相比增长82.15%。上证50指数的日均成交金额达到384亿元,相比年初增长55.6%。

  同时,两个蓝筹指数占A股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也大幅增长。截至8月中,沪深300指数占两市总成交额的比例从16%上升到29%,大幅增长八成。上证50指数的占比也环比提升六成,显示了A股场内资金急速流向蓝筹股的现实。

  机构的抉择意图更加明显。

  天相统计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基金增持个股的前五名分别是格力电器、五粮液、伊利股份、招商银行和天齐锂业。上述公司分别为家电、白酒、乳业、银行业和采矿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基金对于格力电器增持金额超过100亿元,对于五粮液和伊利股份的增持金额超过80亿元。

  基金经理在相关季报中表达了对龙头企业的看好。中邮医药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王曼预计,2017年医药行业整体仍然维持10%左右稳健增速,而行业内龙头公司将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嘉实惠泽基金柏重波则表示,坚持看好估值相对合理的蓝筹和中型的行业龙头公司,持续关注公司业绩和现金流。

  看好供给侧改革成效

  蓝筹板块的走强,源于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公司基本面的支持。在供给侧改革和市场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国内大批行业的冗余、低效产能逐步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抬升,成为龙头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

  今年以来,券商机构发布的有关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报告达400余篇,涵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油、房地产、纺织服装等多个主要行业,其主要观点均较为积极。

  安信证券7月发布的策略报告指出,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上中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龙头企业依靠规模经济优势对落后的企业进行并购整合,进而实现集中度的提升。其中,煤炭行业方面,在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落实下,2017年上半年,全国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74%(目标1.5亿吨)。随之带来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6年前十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已升至40%以上。水泥行业集中度也在攀升,后续随着去产能政策继续推进,水泥行业未来的集中度提升空间仍然较大。钢铁行业2016年得益于宝钢和武钢合并,前十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36%。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2016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加速了国企占比较高行业的产能出清,传统行业的竞争格局优化,步入强者恒强的时代。

  基金经理亦持类似看法。南方转型增长基金经理张旭在季报中认为,导致A股市场结构分化(即蓝筹股表现强势)的重要原因是。“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和资金流向脱虚向实,一带一路、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等改革红利充分释放领域受益。”

  海外机构关注龙头公司

  海外资金对中国龙头企业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根据上证报对4月1日以来的港股通活跃股的成交统计,截至8月14日,港股通交易最活跃的前十大个股分别为海康威视、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招商银行、恒瑞医药、海螺水泥和上汽集团。上述公司均为行业龙头企业。

  过去四个半月内,海外资金对上述十家个股的累积交易金额(以上榜计)超过1700亿元,累积净买入额超过374亿元。其中,海康威视一个公司的累计成交金额就超过340亿元,净买入额超过114亿元。

  海外对冲基金对于海外上市的中国龙头企业的兴趣也在攀升。

  最新公布的二季报显示,索罗斯大举增持阿里巴巴的美国存托凭证,相较于一季度末,其持仓大幅增加近八成。同期,索罗斯还清仓了特斯拉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持仓,凸显对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看好。老虎环球基金虽然削减了阿里巴巴8.6%的持仓(约41万股),不过二季度持仓依旧高达434万股,持股市值依然惊人。

  海内外机构集中增持中国的龙头上市公司,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受到广泛关注,其成效受到市场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中国经济的代表,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蔚然成型,并逐步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汇添富全球互联基金认为,海外上市的部分经过市场验证、商业模式清晰、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科技龙头企业,处于社交娱乐、视频大数据、新兴消费电子等领域,虽然已经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但在可见的将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且估值水平相对其成长性来说并不算贵。此外,一些消费领域具备极强的品牌、渠道优势,明显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的龙头企业,也可入选核心配置。

  估值国际化步伐展开

  龙头企业的批量崛起,对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重塑起到了重要作用。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主板市场静态市盈率由去年底的19.8倍小幅上升为今年7月底的20.2倍。中小企业板市盈率由60倍下降至44倍。创业板市盈率由80倍下降至50倍,降幅达37.4%。随着大盘蓝筹股与中小股票的估值结构更加优化,A股估值体系逐步接近海外市场。

  汇添富医疗服务基金在季报中认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股票供给结构都在发生重大方向性的调整,原有的估值体系面临重构。“2017年一季度的实际市场表现证明,这个估值体系调整的演绎比我们之前预想得还要更极致。”

  今年6月21日,MSCI宣布,决定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计划初始纳入222只大盘A股,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纳入时间将从2018年6月开始。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未来海外资金对中国龙头企业的关注程度。

  国金证券报告也认为,长期来看,A股纳入MSCI将促进A股国际化,国外机构投资者将更广泛地参与到A股市场,一方面促进A股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提高A股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可以预见,随着海内外机构对中国龙头企业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其对A股市场投资理念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

  【大势研判】

  中小创仍将剧烈分化 基金经理如何淘金“真成长”

  在基金经理们看来,一方面要选择好的“赛道”,看好消费升级、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蕴藏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则需要密切关注产业资本的动向。目前市场忽略了部分股票的投资价值,但产业资本早已行动起来了。

  创业板VS周期股:跷跷板效应鹿死谁手 机构判断竟惊人一致

  清和泉资本策略分析师表示,创业板始终处于超跌状态,市场也一直处于博弈之中,所以多为超跌反弹。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近期存在一定的事件催化,市场情绪较为积极。总体来看,基金经理多认为创业板反弹空间有限。

  周期股大幅波动 基金经理激辩后市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周期股获利回吐或为调整主因。近期周期股的全面上行,已经反映了较为乐观的需求侧预期和涨价预期,在涨价遭遇政策阻力之后,周期股短期总体回调或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偏好提升带来创业板反弹 是否见底私募分歧大

  在私募人士看来,这次行情主要原因是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创业板承接了市场的热点,但是反弹不意味着反转。有的私募认为创业板已经见底,有的则认为还不能放心买。据了解,部分私募配置创业板股票的比例在10%左右或者更低,目前仍在观察。私募现阶段配置比较均衡,跟随市场热点,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淡化周期与成长之辩 主题投资正当时

  在经历了消费白马、金融、周期股和成长股的轮番表现之后,A股市场的周期和成长之辩,将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追求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将成为各种投资风格的重要前提。展望后市,混改、雄安、债转股等主题性投资机会,将会成为A股市场主流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