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个股“闪崩月” 基金“避雷”重在基本面研究

2017-08-08 07:25: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彭

  刚刚过去的7月,闪崩无疑成为各类投资者眼中的敏感词。7月份,共有16只个股出现闪崩,殃及基金多达420只。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公司基本面认识不足、存量资金博弈及市场风格偏好转换等问题,是造成个股频频“闪崩”的主要因素。提高研究深度、规避公司基本面重大风险,成为多数基金公司“避雷”的一致选择。

  闪崩个股需区别对待

  今年4月以来,个股盘中猛烈跳水的走势,成为各类投资者的噩梦。在刚刚过去的7月,这一现象更加严重。据统计,7月份共有16只个股出现闪崩,“躺枪”基金多达420只。

  以创业板龙头股温氏股份为例,该公司7月13日晚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上半年盈利16亿至1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超过七成。面对业绩大变脸,温氏股份7月14日早间开盘即发生股价异动,收盘股价大幅下跌7.01%。7月17日,受创业板大跌影响,温氏股份再度下跌8.14%,创历史新低。另外,网宿科技、信息发展、银河生物等个股在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后也出现了闪崩。

  对此,北京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些“闪崩股”被长期高估,股价下跌是迟早的事情,而半年报预告披露的业绩不达预期只是诱发资金出逃的一个时间因素。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有不少股票会无缘无故出现闪崩,很大程度上也是场内存量资金博弈、市场风格偏好转换,以及机构和游资对于当前脆弱的行情见好就收所致。

  不过,沪上一位年内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认为,个股闪崩背后的原因各异,具体还需区别对待。“个股闪崩要分析背后是什么原因,其中的确有一些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对于这类个股确实需要回避。但有些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是被市场传言误伤,对于这类公司,闪崩反倒是难得的加仓机会。”

  该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某只在7月出现的“闪崩股”便是其十大重仓股之一。他通过调研确认,公司质地没有严重瑕疵,而且该股的性价比在经过大幅下跌后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还进行了大举加仓。

  基金“防雷”有绝招

  “闪崩股”的频频出现,引起了公募基金的集体反思。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基金公司都在积极提高研究深度,以规避上市公司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导致的风险。

  一家大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要想规避个股“黑天鹅”,需要对公司的业绩增长情况、关联交易、现金流、毛利率等财务指标作出仔细的梳理和筛选。同时,在投资过程中要紧密跟踪公司的动态行为,定期进行深度研究。

  上投摩根核心成长的基金经理李博表示,他在选股时主要关注今后2年至3年盈利增长确定,估值合理,且未来具有成长潜力的股票。

  “这些‘闪崩股’的共同特征就是比较贵,所以在买入相关个股时,对公司的业绩增长需要有一个很强的判断力。这要求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把公司搞清楚,同时也要避免买入估值太贵的股票。”华南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坦言。

  今年以来,大盘表现虽然波澜不惊,但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市场风格的猛烈切换折射出市场参与者投资思路的转变。注重基本面、追求价值投资成为市场认可的主流策略,高估值、讲故事、炒概念的题材股则全面溃败。

  在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看来,当前市场环境与2002年至2005年相类似。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公募基金率先挖掘出“五朵金花”,并开始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现在市场在经历了上一波泡沫的破灭和异常波动后,尚处于修复期。但不同的是,本轮价值蓝筹的上涨是由基金和外资共同引领的,这两类机构投资者均崇尚价值投资。我判断,至少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这种投资方法都将是市场的主流策略。”上述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