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生存的纯B股公司

2017-03-24 08:04:07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崔晓丽

  因昨日大跌,被遗忘在角落里的B股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小关注。众所周知,B股无法再融资、交易清淡、估值偏低,这些顽疾由来已久,但其实包括B+A、B+H在内的80%的B股公司并不受这些问题的困扰,真正受困的只有18家纯正B股公司。多年来,它们就像被抛弃的孩子,一直在政策的缝隙里努力生长。

  “市场融资功能丧失,资源配置功能缺乏,不能收购、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前景都受到很大限制。”以远洋捕捞为主业的中鲁B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因不能再融资,上市17年来,公司丧失了很多投资机会,这些年的发展都是靠自有资金,第一年如果有利润,第二年会量力而行地上点项目,但2016年之前,整个行业都不好,公司业绩下滑严重,哪里还有资金投入新项目?只能原地踏步。

  “我们也没有使用其他间接融资手段,远洋捕捞行业是传统行业,利润微薄,间接融资成本太高,行业承受不了。”上述中鲁B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与中鲁B相比,山航B自上市以来发展步伐较快,看上去B股顽疾对公司影响不大。但山航B方面也表示,“我们发展虽然不慢,但成本太高了,都是间接融资,90%以上都是使用的银行贷款,小部分使用了融资租赁。”

  山航B方面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无法再融资实际上影响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缺少低成本发展资金;再一个是影响了企业的间接融资规模。因为不能再融资,资本规模就只能那么大,从而负债规模也受到了限制,不能贷太多款,那么,业务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

  一方面是无法再融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每年还需要付出一定的维护成本,比如律师、会计等中介费用,平均在100万-200万之间,这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在努力生长的同时,这18家纯B股公司都在想办法脱离B股,比如舜喆B最近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

  此前,成功由B股转到A股的有3家公司,东电B、新城B,以及阳晨B,它们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换股吸收合并。但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模式虽然好,但要求控股股东必须有可上市的优质资产,以及较强的资金实力,并不适合18家纯B股公司。比如,山航B的控股股东是国航,国航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不能再使用这种模式,而中鲁B的控股股东则是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旗下没有可上市的资产。

  多年来,这18家纯B股公司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顶层设计通过两条路径来彻底解决B股问题,一条路径是允许直接转板,按照汇率,将B股价格折成A股价格;再一条路径是,允许B股公司发行A股,用募集资金来回购、注销B股。不过,如果企业用自有资金来回购B股,然后注销的话,有的企业缺乏这部分资金。但是他们的呼吁至今未见回音。